2025年3月13日,国家标准《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棉纺织产品》起草启动会在浙江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举行。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处长王国建主持,汇聚必维集团、绍兴质检院、浙江省现代纺织创新中心、东华大学、凡特思集团、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10余名权威专家,旨在建立覆盖全行业的碳足迹量化标准体系,推动棉纺织产业绿色转型。
聚焦全产业链 锚定行业特性
王国建处长指出,标准需立足全国棉纺织行业,系统梳理终端产品类型,提炼共性量化框架,重点解决产业链长、工艺复杂带来的核算难题。必维集团纺织品技术专家高铭博士指出,标准需精准界定"摇篮到大门"与"摇篮到坟墓"的核算边界,特别关注新疆棉种植碳排放、纺纱工艺能耗、落棉处理、动植物养殖“共生产品“问题等关键环节。技术团队将建立覆盖原棉种植、纺纱织造、印染加工、回收循环的全流程核算模型,结合IPCC等排放因子数据库,构建符合棉纺行业特性的核算体系。会上还讨论了“特殊废旧服装棉纺产品”、”面料“、”里料“、”导电纤维“、 “织物”、“染料助剂”、“涂料“等议题。
强化数据支撑 衔接国际标准
必维集团高铭博士强调,标准需融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,考虑IPCC排放因子数据库及国内电力排放因子,建立动态更新机制。针对原料共生产品分配、导电纤维等特殊材料碳足迹计算等争议点,建议考虑引入质量、经济价值分配方法,并设置数据质量等级规范,提升初级数据采集可信度。绍兴质检院余锡孟博士建议,标准起草组还要邀请低碳环保、纺纱工艺等专家加入,助力标准顺利完成。
协同推进 部署节点任务
会议确定18个月完成报批稿的目标,规划三阶段任务:前6个月完成行业调研与框架搭建,中期开展典型企业试点验证,后期整合反馈形成终稿。必维集团、浙江省现代纺织创新中心、东华大学将牵头成立技术组,分设数据采集、核算模型等专项小组;企业负责提供产线实测数据,确保标准贴合生产实际。
必维消费品事业部北中国区纺织品及鞋类总经理汤友谊参加了接待,他希望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处长王国建指导下,各位专家、企业共同努力,保质保量顺利完成标准起草工作。